卓越质量——低谷突围的“通行证”
面对经济“新常态”下的市场压力,面对国内外品牌的围堵挤压,面对自身的转型升级和变革发展……“登顶”之路风雪交加,艰辛异常。“形式对任何人,对任何企业都是一样,关键是如何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改造思想、创造新的业绩。”王民董事长在风云际会的节点,再次为集团上下明确了形式,指明了方向。
从1989年至今,近三十年的发展变革,徐工从衣衫褴褛到全球工程机械制造第五位,期间蕴藏了几度思维的转变、观念的更替和业绩的突破,随着“十二五”的渐行渐远,世界工程机械将在“寒冬”中迎来“十三五”,在又一个五年的交汇处,在“中国制造2025”的起跑线,徐工以“质量生命”为契机,迈入了卓越质量的时代轨道。
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新常态背景下,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变革发展会更加困难,尤其像徐工这样一个老牌的国企,面临的挑战会更加巨大。“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是时代赋予徐工领先工程机械发展的新任务,徐工这条大船的动力是否强劲,潜力是否充沛,关在就在是否能完成质量的提速增值。
“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体系运行的效率和务实;更加注重产品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就是在要求我们要把质量抓的更好、效益效率做的更高,结构调整更加合理,优势确立更加巩固。无论外部环境条件有何变化,可以确定的是,打造卓越质量,“努力成为世界级质量冠军”将成为进入世界工程机械顶级俱乐部的“通行证”。
诚然,当今工程机械市场陷入低谷,但背后却隐藏着令人欣慰的靓丽一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以及“互联网+”的出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从未像今日这般“如胶似漆”。毋庸置疑是,卓越质量将是其中的粘合剂和催化剂。面对时代和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徐工把思想作为行动先导,把理念变为实践指南,一举摘获“2015年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此外,数条智能化生产线早已在徐工落地生根,茁壮发展;中国第一家专业化、品牌化的道路机械一站式解决方案门户网站“路之家”在徐工上线;“绿色创想”积累的“绿色动力”等等一切,都在思想和行动上不断体现着对卓越质量的追求。
“转方式调结构是发展历程必须迈过的坎儿。”徐工一定会带着卓越质量的“通行证”进入下一个五年,时代也期待着徐工人的完美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