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制造叫德国
欧债危机,欧洲经济哀鸿遍野,惟德国风景独好,成为欧元区“定海神针”。“德国模式”胜在何处?究其根本,除了德国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严格的金融监管外,牛气十足的制造业是其抵御欧债危机的铜墙铁壁。无论是帐篷、钟表、桥梁,还是汽车、火车、轮船,“德国制造”总是那么耐用、务实、可靠、安全、精密。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大国,但距离制造业强国还有很长一段距离。面对诸多挑战,吸取德国制造业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制造业摆脱困境、再铸辉煌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或许是世界工厂,但是德国公司是世界工厂的制造者。”德国管理学思想家赫尔曼•西蒙对中德制造业的现状,一言以蔽之。
什么是德国制造?自1887年走上工业复兴道路,127年以来,“德国制造”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秘诀是什么?《国际金融报》记者近期前往德国,走访汉诺威、沃尔夫斯堡等地,探访德国大众汽车城,与德国英特诺集团、维宝集团等企业相关人员交流,采访德国相关研究人员,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德国制造。
“我们至少还在做东西,布莱尔先生。”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问德国经济成功的秘诀,德国总理默克尔如是回答。
“德国经济成功的秘密是制造业”、“德国制造业像一块热气腾腾的蛋糕”,对于德国制造业的赞誉遍布世界,那么德国制造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凡是我们生产的产品都是可以永久使用的,不会坏!”在德国汉诺威国际物流技术展览台上,英特诺滚筒输送机全球产品经理Christian Hagmaier在被《国际金融报》记者此问题时笑道。
在与德国当地居民接触中,他们用另外一种方式诠释永久使用,“可以传代”。从德国的汉诺威、科隆、海德堡再到法兰克福,在中国被视作奢侈品的生活用品在德国则是生活必需品。“我们从小使用的都是这些品牌的东西,从来没坏过。”德国的朋友这样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
的确,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感叹于德国的锅可以用一辈子、德国的刀可以传世、德国的钟可以世代走下去,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曾经的德国制造是“偷窃、复制、伪造”的代名词。
1887年8月23日,英国议会通过了侮辱性的商标法条款,规定所有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Made in Germany”,以此将劣质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产品区分开来。
127年来,德国制造从“假冒的低等复制品”逐渐成为“一块热气腾腾的蛋糕”,2008年后,更是成为“一枝独秀”,在专家看来,德国制造之所以誉满全球,秘诀之一是德国拥有稳定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德国制造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的熟练劳动力。秘诀之二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该体系迅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新的产品标准。
这就是德国制造,不追求价格,但追求价值,不追求外在,但追求细节,不追求广告,但追求口碑,不追求速度,但追求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