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我们  >  人才引进  >  成长故事详细

返回顶部
成长故事 |青春正能量 闪耀徐工金
青春正能量 闪耀徐工金
发布日期: 2015.12.07 访问量:6973 字号 A- A A+

  钢铁铸就的“巨兽”面前,一位憨厚纳言的年轻小伙操纵着面前密密麻麻的按钮,他就是“振兴杯”全国技能大赛车工组第五名获得者,来自随车公司24岁的镗床工余晓冬。

  “余晓冬是一个勇于创新、敢想敢做的优秀员工。因为高度责任心的做事态度,精湛的技能水平,面对困难所表现的坚强、勇敢与无畏,最终为自己、为随车公司、为徐工集团赢得了荣誉。”结构分厂厂长王建说。

  “我们都是在奋斗拼搏的年纪”

  在校期间,荣获2008年徐州市技能大赛第一名、2009年徐州市技能大赛第二名;2009年进入随车公司后荣获2009年江苏省技能大赛二等奖、2013年徐工集团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车工组第二名、2013年江苏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车工组第二名、第九届全国“振兴杯”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第五名。谁能想到这满身的荣誉都来自于这位刚满24岁的年轻人——余晓冬!在荣誉面前,余晓冬始终坚信,无论处在什么样的职位,只有扎实根基,才能成就自己。当问到余晓冬如何获得这么多优秀的成绩时,不善言辞的他简单而坚定地说道:“我只是一名努力要把每件事都做好做精的员工,今年我24岁,徐工这么多年轻人,我们都是在奋斗拼搏的年纪。”

  跬步千里,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2013年5月中旬,公司选拔技能工人参加徐工集团首届技能大赛,余晓冬脱颖而出,并不负众望摘得集团赛车工组第二名,代表徐州市备战江苏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在徐工技校进行数月的封闭式训练。余晓冬从每天早晨8点训练到深夜11点,常常一周都不能休息。他每天与刀具、材料为伴,五六个小时加工出来的一套零件,因为很小的一个部分不符合要求,他都会选择重新再认真做一次,然后再与指导老师分析,讨论加工方法与技巧。11月12号,余晓冬结婚了,可是婚前幸福的忙忙碌碌全由他的父母和妻子来包办,他却只身专注在没有硝烟的训练场上。结婚前一天傍晚,他出色完成手中那套工件后,洗洗手、换件衣服赶上回家的路,到家时,天色已晚,疲惫的他幸福得扎进了早已热闹了很久的人群中。结婚当天下午,他又坐上了返回训练基地的客车。正是这种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和青春奋斗的一股韧性,余晓冬最终斩获“振兴杯”全国技能大赛车工组第五名,并被授予为“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攻坚克难,创新创效

  结构分厂镗床加工一直是现场加工的瓶颈工序,当项目组一头雾水、无从下手的时候,余晓冬提出对镗加工工序进行逐个步骤分解,针对对刀时间过长和跑刀的次数过多采取了更换刀具、提升转速等措施。镗加工效率有所提高后,余晓冬并没有放手,经过多次试验和讨论,又提出使用浮动镗刀和镗杆改进的攻关,进一步减少一次跑刀时间,同时也解决了对刀的难关。

  DBD1240双面镗为公司新引进的大型设备,余晓冬主动申请加入了设备使用的队伍,加班加点,认真学习、研究。在设备验收期间,他与斗山的工程师、工艺部门一起研究产品,对工件加工、刀具选型、程序设定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设备验收后又结合工件特点对加工的上道工序提出建议,拼点精度进一步提高。目前,此方法已通过验证并顺利实现切换,双面镗的加工效率在验收节拍的基础上提高了20%,将设备的效能又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镗加工的改善以0833K为例,效率由原来400分钟一件提升到现在200分钟一件,产量提升了50%,有效的保证了产量和质量,同时实现经济效益达60000元。另外,在直臂随车起重机(8吨、10吨、12吨)一伸臂尾加工时,余晓冬还设计了镗加工工装,加工效率因此提高了60%,大大节约了加工时间,为后期实现一伸臂体免镗提供了基础。

  如今,年轻的余晓冬已赢得满身荣誉,但荣誉面前,他并没有骄傲,而是把其看作是一种动力,时刻提醒自己放眼未来,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当之无愧的最美徐工人!

关键词: 起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