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简称徐工技师学院,是徐工全球学习与教育中心重要职能板块,创办于1992年,是徐工集团独资兴建的具有工程机械特色的现代化技工院校。建校以来,始终与徐工目标共融、资源共享、发展共赢, 秉持“精品 精致 精深”办学理念,构建了独特的徐工特色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彰显优质企业办学特色。
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简称徐工技师学院,是徐工全球学习与教育中心重要职能板块,创办于1992年,是徐工集团独资兴建的具有工程机械特色的现代化技工院校。建校以来,始终与徐工目标共融、资源共享、发展共赢, 秉持“精品 精致 精深”办学理念,构建了独特的徐工特色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彰显优质企业办学特色。
近年来,学院先后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产教融合优秀企业奖”“江苏省技工院校教学管理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是“全国青工技能鉴定示范单位”“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维权岗””江苏省五星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江苏省五星级职业技能评价机构““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江苏省高水平技工院校建设单位”。
学院拥有数控加工技术、焊接加工技术、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技术、工程机械机电技术4大培训基地,涵盖工程机械从下料-铸造-焊接-热处理-机械加工-装配调试-涂装等工程机械制造全过程工艺流程。学院建有智能制造单元生产运维实训系统、混合动力汽车理实一体化操作平台等51个一体化实训区,三坐标精密测量等35个开放式实验室及一站式图书馆。
学院创新实施“135教师领航”计划,培养“教育教学、专业发展、企业实践”三种能力兼备的一体化教师,并与企业共建师资互聘互任等机制,建成一支契合徐工育人需求,能够忠诚、担当、奉献的高水平师资铁军。专业课教师中一体化教师占比达83%,企业技术专家、工艺师占40%,全国技术能手4人、江苏省特级技师2人、江苏工匠2人、省技术能手20人、省专业带头人18人、省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名师工作室领办人4人。
学院聚焦徐工集团“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产业升级,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设置,开设工程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等6大类12个专业,包括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等。其中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建设专业5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群2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6个,省市级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9个。
学院依据国家人社部一体化教改技术规范,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形成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和岗位需求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学院对标国际标准,深度推进企校一体、产教融合,构建具有徐工企业办学特色的“校企双元 、八位一体”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徐工起重机械事业部等20余家企业深度合作,实施学生定制培养,在教学课程、教学场景、师资匹配等八个方面实现企校协同育人,实现学生“到企业就能用,一用就能成功”。学院积极链接多方资源,与德国机构合作开办工业机械师“蓝海精英”高技能人才国际班,共同培养“五证合一、能够从事海外工程机械技术融通服务的高技能人才;联合徐工海外企业、职业院校开展海外留学生“校校企”分段式定制培养,助力徐工企业海外本土化技能人才培养,赋能徐工国际化发展。
学院现有学生4000余名。聚焦“技能型、复合型、信息化、多样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徐工核心价值观、专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开设根植徐工DNA的职业素养课程,游泳、烹饪、驾驶等生活技能课程;创新实施学生团队自主管理,拓展“我行”教育展示平台,激活学生成长内生动力,促使每名学生自信成长、精彩绽放;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人格健全、体格健壮、精神健康、全面发展”。
徐工集团在学院设立“徐工集团董事长奖学金”“徐工集团董事长助学金”用于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和奖励优秀在校生,奖励(资助)金额累计近390万元,9000余人次沐浴徐工大爱;在徐州妇联和徐工集团共同推动下开设12届“向日葵班”,招收贫困生近200人,免除各类学杂费400余万元;在徐工集团带领和推动下参与组织“全球好工匠”等公益项目,开办工程机械操机手等16期40个培训班次,惠及1000余人。
辅导的学生及企业职工1100余人次在各层级技能竞赛中获奖,其中国赛冠军14人、省赛冠军81人;在江苏省连续七届技能状元大赛中获得8个状元;在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学院师生及辅导的企业职工4人荣获冠军、9人荣获金奖、7人获银奖、1人荣获铜奖,创历史最好成绩。
建校以来,学院为徐工集团及社会培养和输送1.4万名高素质技能人才,98%都在徐工及当地就业,促进徐工高素质技能人才占比达70%以上。优秀毕业生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全国劳模、大国工匠及大国工匠年度人物3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5人,江苏大工匠、江苏工匠18人,江苏省特级技师12人。
积极发挥国家级高技能培训基地辐射作用,聚焦“赋能徐工主业及同盟军高质量发展”,紧密围绕产业“五化”转型升级和徐工集团智改数转网联董事长“一号工程”,先后开办海外服务工程师、高级技师岗位技能研修、大客户机手培训等多类型、多工种培训,服务区域覆盖全国31个省及一带一路沿线25个国家,每年赋能超4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