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晨光:匠心的守护者与践行者
周晨光,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先后荣获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江苏省优秀教练等荣誉,拥有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他不仅两次在“振兴杯”全国技能大赛中成为银奖得主,也是“金牌教练”,与学生共同闪耀在国赛舞台!
回到梦想开始的舞台
2014年,周晨光从徐工技师学院毕业后,从一名产品调试工人干起,凭借刻苦钻研的劲头,逐步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参与起重机的电气设计与调试工作。
2022年,周晨光决定回到母校。他说:“徐工培养了我,我希望回到母校,把我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学生,把匠心传承下去。”
周晨光主讲《设备电气系统安装与检修》《PLC编程与调试》《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等一体化课程,快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教学名师,开发《设备电气系统安装调试》等3门校本教材用于专业教学。
除了向学生讲授基础的理论知识,他把在企业工作时积累的经验倾囊相授,促进学生和培训学员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我曾在企业工作过多年,如今是产教融合事业的一员。”周晨光说。紧跟徐工智改数转网联董事长“一号工程”,周晨光针对性开发适应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培训课程,为企业职工提供职业培训,所承担的高技能人才技能鉴定通过率达98%,获得企业和学员的高度认可。
享受突破瓶颈的“极限挑战”
备战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职工组)期间,周晨光放弃节假日和休息日,一头扎进实训场,两点一线,成了他每天固定不变的模式。
面对着复杂的编程界面和接线图,如何解决隐秘的短路问题,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很快,周晨光意识到,这正是超越自己、解决难题的好机会。“设计一个延时关闭电路的功能,如果检测到异常,就自动切断电源,防止损坏。”带着这个想法,他在无数个日夜反复调试,从最初的频繁出错,到后来的逐步优化,智能系统终于开始展现出惊人的效果。在一次模拟测试中,系统不仅成功检测到了一个隐蔽的短路问题,还自动触发了修复机制,恢复了电路的正常运行。
一次次难题突破令他的技术得到飞跃式的提升,也让他学会了如何在竞赛训练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在本次“振兴杯”中,周晨光夺得了电工项目银奖,这也是他第二次在“振兴杯”中获得银奖。
引领学生成长的“金牌教练”
教学之余,周晨光在徐工技师学院还担任电气类技能竞赛的负责人,他精心挑选了五位在电工领域表现出色的学生,组成了一支“电之翼”参赛队,备战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比赛。
训练伊始,周晨光便为学生们制定了一套严格而全面的培训计划。从基础的电路理论到复杂的控制系统设计,从手工接线到编程调试,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他鼓励学生们不仅要掌握技能,更要理解背后的原理,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在模拟电路故障排除的环节,有的学生面对错综复杂的线路图,一时找不到头绪;在编程调试阶段,也有人因对算法理解不深,导致程序运行不稳定。每当这时,周晨光总是一边鼓励他们不要轻言放弃,一边与学生一同反复练习、分析原因,纾解了一个又一个难点。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们成为工匠精神的受益者、践行者、传承者。
比自己得奖更让周晨光骄傲的是,他所悉心辅导的两名学生周麒龙、马振国最终在仪器仪表维修工项目中获得金奖和银奖的优异成绩。两年来,他和团队培养的选手在市级以上技能竞赛中得奖15人次。
“我的学业、职业、事业都和徐工紧密关联,未来工作中,我将把荣誉作为鞭策自身不断成长进步的动力,在徐工登顶产业珠峰的征程中绽放自己的光和热!”周晨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