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动态

用教学“亮点”“点亮”课堂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创新教学思维,打造教学亮点,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保证。为此,学院聚焦客户、聚焦短板,通过教师职业能力比赛、教学质量月、“青蓝结对”、第三方督导、教学业务反思等路径,引导教师持续深耕课堂,用教学智慧在课堂中寻找“亮点”、捕捉“亮点”、创造“亮点”,用教学 “亮点”“点亮”课堂。


以赛促学 赛教融合

李清德    课程:工程机械零部件装配

作为第44、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重型车辆维修项目总决赛前四强选手王兴宇、岳振的指导教师,李清德把从技能赛场上积累的鲜活实践经验有效地应用到一体化教学中,结合学院实际,将竞赛标准向课程标准转化,将竞赛课题向实训课题转化,将竞赛训练方式向教学实训方式转化,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方案及学生工作页,把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最前沿的工艺、技术、理念、知识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技能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真正实现赛教融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培。


安全教育校企零距离

陈学保   课程:安全用电技术

“天下道路千万条,实习安全第一条。”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是陈学保这个企业转型教师的教学理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他将企业生产要求融入专业课教学实践,通过班前班后会讲安全、检安全;将安全理念、事故案例渗入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们的安全操作意识和安全知识水平;组织学生轮流担当实习安全员、质量员、保管员等,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掌握企业生产一线的具体安全要求,将“人人都是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管理理念烙印进学生的脑海里,体现在学生的行动上,切实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


“雨课堂”技术翻转课堂

孔祥恒     课程:工程机械电气系统安装调试

在教学上,创新永远都是对孔祥恒老师课堂教学最贴切的概括。他善于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将各种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如信息化教学手段——“雨课堂”融入教学实践。在孔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们的手机“变身” 为强有力的学习工具。随机点名、难点反馈、PPT推送、问答互动参与、现场答题统计、成绩反馈点评等教学环节,都通过“雨课堂”得以迅速呈现。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得到有效激发,课堂的效率、效果、效用得以迅速提升。


智慧评价成就活力课堂

李海滨    课程:机械制图

“分析得很有道理,我欣赏你的探究精神!”“哎呀!不得了!你的发言都比标准答案还标准!”“你的综合分析能力很强,给你点赞!”……在课堂上,李海滨老师一方面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编制朗朗上口的学习口诀,将抽象的专业概念知识讲解的深入浅出,方便学生理解掌握;另一方面,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自发思考、合作探究、展示互动,及时关注和发掘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合理、高效地给予个性化的激励性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让课堂充满活力。


“体验式”教学让6S素养落地生根

宋庆根    课程:6S品质与素养

《6S品质与素养》是学院为促进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工需求相接轨,提升学生现场管理意识的特色职业素养课程之一。作为该课程的主讲教师,宋庆根老师充分借鉴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采用“课堂讲授+6S现场实操”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理论课堂搬到宿舍、搬到实训教室,最大限度地拓展理论课堂的教室边界。在“我是宿管员”角色扮演、6S整理、整顿评比等“体验式”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将抽象的理论学以致用,边看、边做、边悟,自省问题,整理改进,让6S品质与素养以另一种方式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中落地生根。


辩论元素进课堂 沟通素养得释放

赵丽琼  课程:“匠心筑梦”主题演讲

课堂上,赵丽琼老师采用启发递进式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辩论视频解析、辩前分析、辩论提纲撰写等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在“谁在说,对谁说,在哪里说,说什么,如何说”的回答、讨论、对话中,形成对辩论知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为提高课堂的参与度,赵老师还将现场辩论搬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围绕“技能和素养哪个更重要”的辩题进行实战演练,通过激烈的唇枪舌战,提升沟通表达能力,点燃课堂“沸点”。


师生对话通道搭建师生沟通桥梁

杨成柱   课程:冷作工工艺与技术

良好的师生沟通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为此,在课堂内外,杨成柱老师始终关注学生学习效果反馈。一方面,通过引导提问及巡回指导,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及产生原因,引导学生自行分析,自我感悟,从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思路,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针对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开辟学生工作页“师生对话通道”,全面系统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收获、问题不足及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为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反思、改进课堂教学,针对性开展学生跟踪辅导奠定扎实的基础。


清晰的教学思路、精巧的活动设计、融洽的师生互动、精准的沟通点评……学院教师紧密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使出“看家本领”,亮出“课堂绝活”,为学生们带来了精彩无比的学习体验,充分展示了徐工教师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扎实的专业素养。而这些亮点的持续输出,植根于学院教师对一体化教改的充分理解,对教学的充分投入,对教育的真正热爱,更来自对“技术领先、用不毁,做成工艺品”产品理念的理解和认同!

用心耕耘,用情育人,用劲变革,用力发展!学院教师想到、做到、做好、更好,将用更多的教育教学“亮点”“点亮”课堂,坚定不移地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课程全体系和教育教学全过程,一步一个脚印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成就徐工企业办学特色品牌,为世界级徐工发展贡献技能育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