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憩园

【员工论坛】感受学院这些徐工年功章获得者的心路历程

学院于1992年建校,成立25年来,从凤鸣校区搬迁到新校区;从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到高级技工学校,再到技师学院;从主动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到实施学生团队自主管理……每一次变革、每一个创新都凝聚着学院教职员工的心血。今年恰逢徐工集团颁发年功荣誉纪念章,学院共有54名教职工获得年功章。他们扎根徐工、忠诚敬业,有的长期深耕教育教学一线,有的默默奉献在管辅职能岗位,有的积极投身于教学教研项目……暮雪千山,回望来路,这些可敬、可爱的徐工技师学院人,有太多太多的故事想要说给你听……


那些年,我们为新校区建设尽心竭力



教学督导与评价中心主任 李荣生(原新校区建设项目组成员):新校区建设共有10个项目组,从项目启动开始,每个项目组的负责同志就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每天早来晚走。施工单位的人都说:“干几十年了,就从没有见过比乙方走得还晚的甲方,在你们这儿我算是见到了。”学院体育场施工,光是运动场材料就因质量问题被我们退厂三次。有一回,施工方半夜送来施工材料,我方人员“打的”来到学校亲自查验送货材质,发现施工材料与招标文件规定的品牌不一致,那天夜里这批材料压根就没能进校。该公司经理非常恼火,最后交涉无果干脆退出了篮球场面层施工。学院又通过集团网站按照原招标文件重新进行了招标。

20152月,新校区投入使用。从接到集团公司董事长、王民书记提出“新校区要在一年建成”这一目标算起,整整一年时间,创造了当年建设、当年投入使用的奇迹。新校区项目组倒排工作计划,全体教职员工齐心协力,贡献智慧和力量,真正的体现徐工员工 “能学习、能协同、能干事、能吃苦”的精神!

 


 

后勤保障部部长 祖文娜(原新校区建设项目组成员):回忆自新校区自开工建设以来,徐州市和集团公司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原徐州市市委书记曹新平、铜山高新经济开发区毕克顺书记和集团公司王民书记多次到新校区检查指导工作。作为新校区建设项目组的一名成员,我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期待和厚望。20146月中旬,一个大雨滂沱的清晨,我在进行现场巡查时摔伤了手臂,医生要求我卧床休息。但我知道新校区建设项目组就这几个人,这么多工作,我在家也坐不住啊!每天,我手臂上吊着绷带穿梭于各个建设工地,这样一坚持就是三个月。施工人员见我就开玩笑“祖部长,这真是受伤不下火线啊!”我心里想:“能不辜负领导期望,建设好新校区,啥都值!”



数控教研室主任王成领(原新校区设备搬迁组成员):冒着烈日、暴雨,挑灯夜战,风雨无阻,大家齐心协力把十几吨的大型设备搬迁到指定位置。整整27天,我们项目组共完成68台套的设备搬迁、安装、调试任务。很快,新的数控加工实训基地投入使用。看着学生们在宽敞明亮的实训基地,整洁有序的一体化教室内使用着一排排整齐的实训设备进行操作练习,多日来的辛苦劳累都变得微不足道。我们就是这样一群“打不烂、拖不跨、耐高压”的徐工人。


那些年,我们为一体化教改不懈努力




教学督导与评价中心 第三方督导老师  董明月:历经六年的教学督导,我们亲身感受到在全体徐工技师学院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学院改革创新、锐意进取,自发推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在校领导的率先垂范和亲力亲为引领下,教师的一体化教学能力持续提升。教师们既进课堂,又下车间,既是老师又是师傅。他们处处想着学生,时时想着教法,尽心竭力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带领学生不断探索钻研,提升综合能力,成为优秀技能人才,用最朴实的行动为徐工的事业贡献着力量。




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技术教研室一体化教师  李雪平38年的职业生涯风雨兼程,25年的教育教学,让我收获满满。这些年,我见证了学院的变化与发展,学院也参与了我的成长。这一路走来,多少个第一次,多少个难忘时刻,想一想总让我感慨万千。第一次担任班主任、上第一堂课、第一次获得职业资格晋升、编写第一部部颁教材,上第一堂一体化课……学院创建省技师学院、承担国家一体化教改课程开发任务、成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我与学院携手共进,风雨同行。

  



工程机械车辆机电一体技术教研室一体化教师  张明军:学院系统实施135”师资领航计划,提升教师的一体化课程开发和能力。为了培养教师企业实践能力,学院按计划、分批次选派专业教师赴企业进行全脱产顶岗实习。作为受益者之一,我经过在企业生产一线的刻苦钻研和摸爬滚打后,不仅能够完成车间典型工作任务,还能够独立完成整机调试及故障排除。我还将从企业一线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到教学教研中去,先后编写出版四本国家级教材和两本部颁教材。我经常庆幸自己来到了徐工,并将学院的培育铭刻在心。未来我一定尽己所能担负起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提出的“把学生培养成新一代徐工人的重责”,坚定初心、为人师表,不断创新自我,创新教学方法,为徐工多做贡献。




数控加工技术教研室教师  李海滨: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之初,编制课程鱼骨图对于我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即便我是一个有着14年跨专业教学经验和多次企业实践经历的“老教师”。接到任务后,我和团队成员首先围绕“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将多门课程的知识点一一罗列,逐步进行梳理归纳,并依据岗位能力需求将知识点进行整合,最后再按任务类型匹配相关知识点与能力点。在鱼骨图的编制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符合学生学习和认知规律的原则。完成一门课程的鱼骨图最快的用时需要两周,最慢的甚至是几个月。但是我们团队的小伙伴们团结一心,不畏艰难,圆满完成了六门专业课程的鱼骨图构建任务。这段时光也成为我多年从教经历中最值得纪念和最富有色彩的过往。


那些年,我们为学院品质提升创新奋斗



教学研究部部长  赵海燕1999年学院创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2008年创建国家级高级技工学校,2014年参加省级技师学院评估,3次升格提升我作为核心骨干参与其中。作为学院不断升格的见证者,我深切感受到学院每一次跨越式发展的精彩。全体教职员工兢兢业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迎接每一次评估都付出很多心血,为学院办学层次提升也作出很多努力。严格规范的教育教学、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的学生培养质量……每次创建工作学院都得到省厅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认可和赞誉。



培训鉴定部部长  韩红芹20149月,学院成功获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获得中央补助资金500万元,这是继2011年学院实现“零突破”——被评为江苏省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以来,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果上取得的又一项重大突破。截至目前,在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资金争取方面,学院累计获得政府财政补贴近千万元。利用这笔资金学院改善教学条件,丰富教学资源,开发更多适合市场需求的培训课程,持续传承徐工集团的社会责任,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持续贡献徐工力量。我亲身参与了每一次的项目申报过程,深感徐工品牌的强大魅力并引以自豪。




培训鉴定部副部长  张甫:学院创新实施项目制培训法解决企业生产现场疑难杂症,促使学员学会利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实现多方共赢。这种培训方式得到了省市相关领导、评审专家、学员的一致好评。2014年冬,我陪同外聘专家到企业现场进行项目评审。天公不作美,当天,鹅毛大雪卷着小雨纷飞,地上一脚踩下去,雪水湿到脚面。专家开玩笑地说道,“你看,你们搞项目制培训是自找麻烦,当然,说明你们有追求,想更好服务好企业!”我的内心感慨万千。我们学校是由徐工投资兴建的。尽心竭力为企业培养人才、为做好企业服务是我们的分内事,也是我们徐工技师学院人为集团公司发展做贡献的最直接形式。这点恶劣的天气在“火热的心”面前根本不是事儿!


那些年,我们为参加技能竞赛披荆斩棘




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技术教研室主任  蒋炜2004年我怀揣着“冠军”的梦想来到当时还在凤鸣路上的徐工技校,以一名普通实习指导教师的角色登上这艘砥砺前行的“船”。从初上讲台的青涩到成为省级专业带头人,再到名声享誉赛场的“金牌教练”和行业闻名的技能竞赛技术专家,我与同事们在“5+2”与“白+黑”中不断奋进。全市、全省、全国技能竞赛捷报不断传来,这得益于机制的引领、团队的付出,更离不开徐工平台及各级领导的支持。这11年,我见证了学院在技能竞赛上的摘金夺银,在教学实力上的突飞猛进及在专业品牌建设上逐渐形成的示范引领优势。一路走来,教师们也在学院的平台上收获了职业成就和地位、尊严。




数控加工技术教研室一体化教师  赵荣幸2014年,当捧起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冠军的奖杯圆梦国赛赛场时,我感慨无限。从2004年学院刚设置数控专业,数控加工专业人便立下了 “三年市赛夺冠、五年省赛第一、十年登顶国赛” 的军令状。“十年磨一剑”,成绩里凝聚着每名学院数控专业人的努力,凝聚着学院领导的无限心血,更离不开徐工这样一个尊重技术、崇尚技能的大平台。我很庆幸自己站在这巨人的肩膀上登高远望。未来,我会持续将徐工精神化作行动的准则,将领导和团队的支持化作行动的动力,持续投身技能育人事业,回报我热爱的专业、学院和徐工。


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技术教研室一体化教师 李清德2017120日,当我得知我们团队指导的学生王兴宇荣获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重型车辆维修项目全国第四名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多年来在学院的培养下,我已成为一名比较成熟的一体化教师,但参加技能竞赛,为校争光的初衷从未改变过。这一刻,我梦想成真。曾经多少个日夜的辗转反侧,观摩选手比赛过程中的内心煎熬,承受来自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压力与委屈,都被这份喜悦一扫而空,压抑已久的情感瞬间被释放出来。我为我是一名徐工人、徐工教师而骄傲、自豪!在未来,我将持续发扬精益专注、创新奋斗的徐工精神,心怀感恩,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那些年,我们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不懈创新


18_副本.jpg


管理部副部长 李颜:进入学院后不久我就开始从事学生管理工作。我和学生管理部的老师们对待每一名学生都坚持学院育人原则对他们实施教育。前学生会主席邵驰入学前还是一个喜欢打架,家长管不住的调皮学生。进入学校后,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5项内容、8大指标的引导下,他逐渐开始转变,不仅积极参与学生团队自主管理,还踊跃参与周一展示、读书分享、团队自主竞标等活动。这不仅让他学会自我管理、爱读书、爱演讲,还荣获了江苏省“三创”学生干部和“徐工集团董事长奖学金”。下厂实习前,邵驰接到10来个企业邀请电话。在学院还有许多像邵驰一样的孩子,他们在学院搭建的各类平台上不断成长、变化,如花般尽情绽放,成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看到学生的蜕变和成长,作为一名教育指导者,我的心里非常有成就感。




团委副书记  杜明杰:缤纷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德育养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独具特色的徐工校园文化更能塑造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我负责学院13个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从刚开始社团活动仅有50%-60%的参与率,到现在每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至少1个社团活动中。学生社团活动已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也潜移默化的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曾经的社团活跃分子,如今已在各自岗位上小有成就,看着学生们的成长,我内心倍感欣慰!



DSC_7721_副本.jpg


文化基础教研室烹饪课教师 朱怀兴“学校培养的学生要具备游泳、避险、做饭等基本生存生活技能”是集团公司王书记对学校学生培养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之一。20153月,烹饪课作为学院的一项特色课程正式开课。“期待许久的烹饪课,终于等到了!”这是我在烹饪课上最常听到的一句话。课上,同学们会兴致勃勃地参与到每一个任务的实施。他们津津有味地品尝自己做好饭菜的开心表情都让我难忘。印象最深的是我给同学们上完包水饺的课程,都会布置一道家庭作业,就是让他们利用周末回家的机会给自己的父母包一次水饺吃,并拍下照片交给我。看到照片上同学们包出的花样繁多美观的水饺,看到家长们幸福的笑容,我无比自豪。



文化基础教研室游泳课教师  彭飞:游泳课是我院特色课程,2013年在王书记的关心关爱下,集团游泳池作为学院游泳实训基地对学生全面开放,开创了徐州市乃至全国技工院校的先河。游泳课程的开设不仅强健学生体魄,促使他们学会求生技能,还能够净化心灵、提升道德。目前,学院已为3000多名学生提供了35000多人次的游泳课程的培训。从游泳课开设以来,每天下午,我带领同学们在集团游泳池上课。看着一个个小旱鸭子从恐水到畅游,我感到非常开心!因为这是作为一名教师自我价值最淋漓尽致的体现。

 

徐工年功章的颁发是对忠于徐工、勤勉乐业、敬终如始、履职尽责员工的褒奖。一直以来,他们秉持一颗匠心,用管理中的一丝不苟、讲台上的兢兢业业、实训场中的毅然坚守,把无数稚嫩的孩子,培养淬炼成一批批精兵、能手,熔铸成一股朝气蓬勃的徐工力量。他们是学院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亲历者,更是学院各项事业建设和发展的推动者,是当之无愧的徐工栋梁。学院广大青年教师一定会以荣获徐工年功纪念章的老教师、老前辈为标杆榜样,将“严格、踏实、上进、创新”的徐工企业精神薪火相传,秉承“精品、精致、精深”的校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哺育出更多“技能型、复合型、信息化、多样化”的高素质技能工匠,助力徐工“珠峰登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