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憩园

【培训心得】全国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教学设计及其质量监控评价培训成果汇报

  

▲冯校长一行与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教学研究会主任赵志群博士(左三)合影

  暑假期间,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冯跃虹带领韩红芹、蒋炜、王成领、杨扬4名教研室主任亲赴甘肃兰州,参加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统筹举办的“全国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教学设计及其质量监控评价培训班”。现将培训成果与大家分享。

  一、培训概况:

  为期两天的培训,分别由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教学过程研究会主任赵志群博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杨文明博士,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水平评估专家李学锋教授讲授。

  赵志群教授主要从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培养目标、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资格研究(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情境的设计、行动导向的教学/项目教学法、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等六个方面讲授了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

  杨文明教授主要从教学评价概念辨析、教学评价框架标准、学习评价发展路径、英国职教评价解析、教学评价要素分析、主要教学评价类型、教学与评价一体化设计、多元评价体系案例分析、课程测验的设计与分析、教学评价的设计分析等十个方面讲授了教学评价。

  李学锋教授主要从教育本体性与工具性、高职课程体系与3343、工学结合的课程与TTAA、信息化教学设计等四个方面讲授了职业教育课程与信息化教学设计。

  二、学习内容在工作中的应用

  本次学习,证实了我校工学结合一体化教改的正确性,坚定了我校教改的信心,完善了我对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思考的系统性,开启了教改工作新思路。

  教学评价方面,我校教学评价内容比较量化和全面,但还不够完善;我校教学评价对各专业要求是统一的,未考虑各专业的个性化评价需求;对教学中教学环境设置与创造、课内外教师对学生思想引导、教师自身知识的系统性等方面考核缺乏量化;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法不够灵活,还依赖于测验与考试的笔试,且终结性评价较多,形成性、质性评价较少;未敢将口试、答辩等考核方式代替部分笔试,以后可以在一定课程范围内尝试采取口试、答辩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课程与信息化教学设计方面,对教师深入指导不足,应注意引导教师按照“工作规范养成、基本概念及技能训练→独立工作、解决常规问题→疑难处理、工艺改进”逐步深入的思路设计开放性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根据外部信息通过自己的经验在具体的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中建构知识;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方面,将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信息环境、信息技术,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形成知识建构。

  课程建设方面,典型工作任务提取是课程设计的难点与关键,目前我校课程提取任务大多是“封闭式”的任务,而“开放式和导向性”的任务不足,对学生知识建构动力不足;学校将会引导教师以就业导向、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全面考虑专业岗位和岗位工作内容,从中提取有效的典型工作任务,将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与专业岗位及岗位工作内容对接,建设完善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

  供稿/韩红芹 编辑/刘辉